本文内容:
2019年1月5日,武漢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武漢市市長周先旺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武漢經濟延續良好勢頭,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與上年持平,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高位求進,增速不減,大武漢澎湃動力從何而來? 2018年,武漢高揚幹事激情,迸發奮進力量,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和國家中心城市,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努力做到“作風紮實、工作落實、結果真實、心裏踏實”,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表示,過去一年,全市上下迎難而上,表現出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拼搏勁頭,交出了一份強勁發展的年度答卷。 新動能聚集發展力 三大產業收入突破5000億元 2018年,武漢市綜合經濟實力加快躍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1%。 產業能級強勢提升,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突破5000億元;金融商貿、物流、建築等行業增加值均過千億元;新興產業領域亮點紛呈,電子商務交易額8200億元,增長25%。 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在漢投資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66家,中國信科、國華人壽、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等企業總部落戶武漢,6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10家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長飛光纖、銳科激光、明德生物等9家企業成功上市,總數達77家,居中部城市首位。 區級經濟支撐強化,武漢開發區、東湖高新區、江漢區、武昌區、江岸區、漢陽區、洪山區經濟總量過千億元;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創新升級,湧現出50余棟納稅億元以上商務樓宇;新城區現代產業園加快建設,工業占經濟總量比重穩步提升。市人大代表李青由衷感嘆,每天不一樣的武漢更上層樓,生活在這裏幸福感很強。 新思維壯大吸引力 留漢大學生40.6萬創新高 市政協委員史岸冰註意到,去年,留漢創業就業大學畢業生40.6萬名,創歷史新高,人口凈流入量居全國城市前列。“只有創新引領,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吸引大學生,城市才有未來。” 去年,武漢加快高端創新平臺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增至2個,成為比肩北京、上海的“雙中心”城市;新增諾貝爾獎工作站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8個、知名企業研發機構47個;新引進外籍外地院士45名、高層次人才281名。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入選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城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31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成功突破100G矽光收發芯片、自主架構64層三維閃存芯片、氫油物流車等一批前沿技術。 持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1072項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簽約總金額371.4億元;科技金融保持活躍,創投資本總額達到1337.9億元,增長9.1%。 新使命提升影響力 50多項重大戰略聚焦武漢 去年,50多項國家重大戰略和改革試點任務疊加聚焦,武漢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被賦予引領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新使命,城市影響力顯著提升,進一步強化武漢“國家戰略要津”地位。 2018年,武漢地鐵通車總裏程達305公裏,東湖綠道獲國際規劃卓越獎。市政協委員王偉說,隨著經濟飛速發展,武漢的城市魅力不斷彰顯。“高速發展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開通地鐵、修建綠道讓城市更宜居,這說明政府始終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去年,武漢堅持民生優先,公共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1402.7億元,增長15%。新增就業21.9萬人,社會保險凈增參保98萬人次,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上調160元,城鄉低保綜合提標11.4%。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建成老年宜居社區600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新改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54所、中小學校31所,新增學位近6萬個。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