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國際金融報》報道 2019年2月18日,醞釀許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正式出爐,綱要中17處提及“保險”,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保險業創新發展之意彰顯。 探索 “中國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九市組成的城市群,覆蓋人口約7000萬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推進,粵港澳之間的人員往來,企業互動與合作會更加密切,而且跨境活動也會增加,這就要求有相應的配套保險產品。”上海浦東改發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開展適合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保險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應有之義,也是發展跨境保險的重大機遇所在。 不過,劉斌也坦言,跨境保險產品會涉及到很多復雜的問題,包括產品設計、承保、理賠等多個環節,還會遇到支付、外匯管制等問題。“現在國家有關部門對於境內購買香港保險在資金處境、換匯、支付方面都有嚴格要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及東京灣區不同,它涉及到兩種政治經濟體制,以及多種貨幣。因此,需要創新思維,探索一個灣區經濟的“中國模式”。 朱俊生還特別提到,《綱要》是根據各個地區已有的突出優勢來做的不同規劃,比如在深圳提出了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就是基於深圳高科技創新企業多,創新發展基礎好的原因。 利好香港保險業 值得註意的是,《綱要》中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等。” 這一規劃超過保險業內此前普遍預期,香港保險將在此規劃指導下,不斷擴大在內地的銷售和服務區域。 對於港澳保險機構到內地設立經營機構的規劃,朱俊生表示有很多期待。他說,過去內地對港澳地區保險機構的開放門檻比較高,因此滿足開設條件的機構並不多。“我也期待,在這個《綱要》之後,相關政策能有所調整,讓更多港澳保險機構能夠到內地來,推進保險市場的開放水平”。 記者查閱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看到,註冊地點在粵港澳地區的保險機構為22家,其中僅香港美歷國際有限公司和友邦保險(港股01299)兩家保險機構來自香港地區。 對此,多名保險從業人士表示,首先,上述規劃意味著大灣區內的內地居民將更為便利、更為放心地購買到香港保險產品、接受香港保險服務;其次,內地其他城市的中高端客戶購買香港保險的範圍將從香港一地擴大到香港、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四地;此外,赴港投保的內地保險客戶將獲得更為便捷和放心的香港保險後續服務。 根據香港保監局發布的數據,前三季度,我國香港實現毛保費收入3883億港元,同比上漲6.9%。其中,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達341億港元,占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8.3%。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