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近期,澳大利亞當地一些連鎖藥房開始提供嬰幼配方奶粉直郵中國的服務,此舉引發澳大利亞人的不滿,他們認為中國本土的采購和經銷網絡利用澳奶粉在社交媒體銷售,從而獲取大規模的利潤。而之前澳多家藥房和超市一度推出限購措施,當時中文限制買家購買數量的標簽貼滿澳大利亞科稱斯(Coles)和沃爾沃斯(Woolworths)等超市,以防中國人瘋狂搶購本地奶粉,既然澳大利亞本地奶粉需求仍未被滿足,那麽為何最近澳大利亞零售商又選擇向中國買家重新“放開”奶粉購買呢?中國市場的“誘惑”中國對澳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其他保健品的需求直線上升,有報道稱,大批中國留學生在海外購買嬰幼兒配方奶粉並在黑市出售,導致澳當地的奶粉出現嚴重短缺。包括ChemistWarehouse在內的多家澳大利亞藥房和超市其後推出限購措施,確保本地居民的需求,但事實證明措施難以執行到位,貨架上的奶粉仍被搶購一空。據《澳洲日報》報道,悉尼市民對中國人搶購奶粉現象感到“極為憤怒”,並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泄自己的不滿。其中有市民上傳一張ChemistWarehouse在貨架上的告示,上面寫著“直郵中國,只需7~10個工作日;9月特價:7.5元/千克”。目前未知ChemistWarehouse為何推出該服務,但當地媒體認為,該連鎖藥房將目光瞄準更大的海外市場份額。根據某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嬰幼兒奶粉最大市場,2014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零售額達1080億元,預計2016年中國配方奶粉市場將突破1200億元。券商預測,單獨二孩政策將為國內嬰幼兒乳粉市場帶來10%~20%擴容。某公司首席執行官就直言:“定量供給奶粉是有原因的,海外市場特別是中國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我們的銷量也不斷暴漲。”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境內外乳業的湧入,不斷擴展新的產能。這些項目每年大約會新增41萬噸嬰幼兒奶粉的產能,相當於2013年中國市場總量的65%。在此背景下,荷蘭合作銀行預計,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在未來五年間,增速將明顯放緩。相比2000年至2013年,2015年至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降低一半,僅為7%至8%。性價比的選擇歸根結底,直郵奶粉之所以受到中國買家追捧,主要是因為價格的優勢以及放心的購買渠道。長期以來,洋奶粉價格之所以被擡高,除了消費者的追捧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渠道費用層層加碼。著名乳業專家王丁棉對此表示,國內最大牌的嬰幼兒奶粉生產成本僅占終端售價的20%。也就是說,一罐售價二三百元的奶粉,實際成本不超過五六十元。那麽當中200~250元的高額利潤究竟去哪兒了?業內人士指出,從進囗洋奶粉成本構成來看,“岸前成本”只占25%,“上岸後成本”占75%。後者主要從層層加碼的渠道成本中積累而來,這也造成了許多在國外“接地氣”的洋奶粉,到中國後搖身一變成為“高帥富”,售價遠高於境外。據某母嬰育兒社交購物平臺相關負責人對國際商報記者透露,目前網站銷售的嬰兒奶粉品牌主要是貝拉米、可瑞康,還有成人奶粉。其中某嬰幼兒有機奶粉1段兩罐的售價是365元,這個價格比國內一些奶粉品牌還便宜,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市場監管迎考驗澳大利亞是中國乳制品第四大進口來源國,占中國從世界進口份額的4.4%。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中國設置了5、10以及12年的過渡期,乳制品的平均稅率由12.3%降為0,其中協定生效後12年,奶粉的關稅將由10%降為0。對此,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長期來看,隨著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不僅僅是嬰幼兒配方奶粉,未來海外各類質優價廉的乳制品、肉制品、生鮮食品、快消零食等都將湧入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與此同時,進口的方式不再是傳統大批量組織進口,目前通過海淘、跨境電商等方式,促使進口呈現“碎片化”發展態勢。因此,無論從進口量還是進口方式,都對進口食品的監管提出考驗。“最近,嬰幼兒奶粉跨境電商急劇升溫,但目前我國對跨境、小批量甚至碎片化的進口難以監管,使跨境電商奶粉存在一定購買風險,消費者利益無法保障。”宋亮提醒國內消費者註意。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